西夏官窑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瓷器“火房”
记者16日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苏峪口西夏官窑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”开题论证会上获悉,苏峪口西夏官窑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瓷器干燥专用建筑,将陶瓷干燥工艺的实物证据提前数百年。
记者16日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苏峪口西夏官窑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”开题论证会上获悉,苏峪口西夏官窑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瓷器干燥专用建筑,将陶瓷干燥工艺的实物证据提前数百年。
素三彩,瓷器釉彩名,在未上釉的素胎上,施以绿、黄、茄皮紫三色或没有大红彩的其它三色而烧成,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。素三彩在陶瓷发展历史上并没有像青花瓷那样风行,但其特有的工艺特色,却深受一些藏家推崇。
拍品通体饰以百余个青花“寿”意字而得名,此题材中的代表即为康熙御窑万寿尊,堪称中国陶瓷史罕见的巨迹(附图)。同类器物可见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清康熙 釉里红百寿字笔筒,亦属此例。此例见着于《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—青花釉里红》(下)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0年
5月16日,记者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苏峪口西夏官窑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”开题论证会上获悉,苏峪口西夏官窑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瓷器干燥专用建筑,将陶瓷干燥工艺的实物证据提前数百年。
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当她允许你看见刚起床的素颜,默许你知晓她藏在抽屉里的胃药,甚至让你进出她未打扫的居所——这种对生活褶皱的暴露,是卸下社交面具的标志。
有人会说,炭烘只是个噱头,假模假式烘一下,没有实际意义。还不如电烘来得扎实。
单色釉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最为纯粹的一章,它以简驭繁,舍弃一切纹饰,仅凭釉色诠释东方美学。这些釉色中隐藏着文人士大夫的山水襟怀,凝结大道至简的哲学真理,体现着历代窑工对火与土最为精妙的掌控。单色釉的诞生,源于古代匠人对自然矿物的深刻理解。铁、铜、钴、锰等金属矿物
瓷器之美,在于造型、在于釉色、在于纹饰。而釉色之绝,在于质地如脂似玉,在于细节窑火留痕,在于人工巧思与自然天成。
朋友们!当咱们翻开历史的长卷,北宋时期的商品经济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。想象一下,穿越回那个时代,你走在繁华的街道上,耳边是喧闹的市井之声,眼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,那是怎样一番热闹的景象啊!
中国嘉德2025春拍开局良好,瓷器及古董珍玩板块深挖拍品艺术价值,适时调整策略,收获总成交2.48亿元,平均成交率76%的喜人成绩。
1974年,福建永春县苦寨坑窑遗址的考古锤敲开了一段尘封3700年的历史。碳十四检测显示,这里出土的青瓷残片竟诞生于夏代中晚期,当古埃及人还在用芦苇船运输方尖碑时,中国先民已在窑炉中烧制出原始瓷器。更令人震撼的是,辽宁牛河梁夏家店遗址出土的12孔鼓风残片,揭示
在4月份中旬的时候,一位名叫“埃及南希”的博主,独自一个人来到了闻名全世界的大英博物馆。
《孽海记》是创作于明晚期的一出剧本,故事来源于嘉靖年间南曲套数《尼姑下山》和北曲套数《僧家记》。讲述自幼被迫入空门的小尼姑色空、小和尚本无私自逃离佛门的故事。现存仅有此剧中《思凡》和《下山》二折,《孽海记》原本已不可寻。仅可从张照等人撰清宫节令戏《劝善金科》中
江湖传言,900多年前,宋徽宗赵佶的梦里也下过这样一场雨。雨后初霁,留下一抹天青,他命人将之融入瓷器,便有了“雨过天青云破处,这般颜色做将来”的汝瓷。